瞭望 | 科技春耕的“三良”推廣圖-新華網河南頻道
2024 04/17 08:34:41
來源:新華網

瞭望 | 科技春耕的“三良”推廣圖

字體:

  優質品種的產生,離不開種子科技的助力。在黃三角農高區耐鹽堿植物數字化育種平臺,記者透過玻璃櫥窗看到,大豆、高粱等多種作物,正在人工模擬的環境中蓬勃生長

  如今,新應用、新軟件正在成為智慧農機的重要內容。馬文昌的手機里有個“AI農”軟件,連接著當地高標準農田數智中心,該中心整合衛星遙感和地面監測站的數據,墑情、蟲情、苗青、災害預警等一目了然

  “玉米種植田間作業質量標準,壟距、行距要標準,播種要深淺一致,特別是玉米追肥要精準,要在苗側15至20厘米處施肥,施肥深度5至10厘米,正是農業生產中的諸多細節,決定了種植的質量和最終的產量?!?/span>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春天的田野,孕育著無限生機。

  育種專家在試驗田里繁忙工作,不斷推出新品種;種糧大戶操控著無人機在麥田里打農藥,一臺無人機一天能打1000畝;農業專家、農技推廣人員下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種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抓好糧食生產保供作為重點,明確了穩面積、增單產的主攻方向,同時提出拓展食物來源、強化節糧減損等措施,打出政策“組合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河南、安徽、山東、湖南、黑龍江的春耕一線發現,各地正在加大良種、良機、良法的推廣力度,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進一步把糧食單產和品質提上去,全力推進春季農業生產。

山東省肥城市安駕莊鎮一排排“地埋”式噴灌設備正在進行澆水作業(2024年3月24日攝)    受訪單位供圖

  良種讓“望天田”穩產增產

  良種,不僅是確保糧食高產、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也是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營養品質需求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多地通過培育適應貧瘠地塊的種子,提高糧食產量,讓“望天田”也能穩產增產。

  安徽是糧食生產大省,但稻作區有約1200萬畝農田易旱少水,尤其是江淮分水嶺地區,常年尚有約500萬畝易旱易澇的崗丘地、“望天田”。

  針對江淮地區水稻生產干旱和高溫災害頻繁、水分利用率低等難題,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遺傳育種研究室副主任王士梅,自2005年起帶領團隊綜合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構建水稻抗旱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并創制216份水稻抗旱綠色種質資源。

  近年來,王士梅團隊培育出18個抗旱優異親本,育成抗旱、優質、抗病、高產等優良性狀協同的國審品種3個、省審品種7個,較好解決抗旱性與產量、品質難以兼具的難題。

  有了良種,更要向種糧大戶推廣種植,確保良種能夠打出好產量。

  安徽省鳳陽縣是江淮分水嶺易旱缺水的典型地帶,正適合種植節水抗旱水稻品種。王士梅近日來到小崗村,指導種糧大戶楊玉兵平整部分低洼田塊,清理附近水溝里的雜草?!按焊跋ξ覀儓F隊就深入田塊,指導種糧大戶有序開展備耕地塊管理?!蓖跏棵氛f。

  除了抗旱節水品種,培育耐鹽堿品種,是低產田穩產增產的重要方向。

  山東省東營市位于黃河三角洲的核心區域,鹽堿地面積達341.8萬畝。老一輩東營人說:“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娃還難?!比缃?,種子科技正將過去的“不毛之地”變為生機勃勃的“新糧倉”。

  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黃三角農高區”)的一塊試驗田上,小麥長出十幾厘米的新苗,這是初心(東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種植的2000畝“師欒02-1”小麥。

  “這些小麥抗寒性、抗堿性都很優秀,以前這里的小麥畝產在700斤到800斤,從去年開始我們通過篩選和種植優勢品種,每畝增產100多斤?!惫敬筇飿I務經理李建偉說,今年麥苗長勢很好,增產有望。

  優質品種的產生,離不開種子科技的助力。在黃三角農高區耐鹽堿植物數字化育種平臺,記者透過玻璃櫥窗看到,大豆、高粱等多種作物,正在人工模擬的環境中蓬勃生長。

  “這是國內首個耐鹽堿植物數字化育種加速器?!敝袊茖W院植物研究所工程師林雙告訴記者,在室外生長周期為110天到120天的植物,在室內平臺中生長周期能縮短至90天以內,能夠更快探索作物的最佳生長環境,實現植物育種加速迭代。

  近年來,各個育種團隊在黃三角農高區搜集保存耐鹽種質資源3.5萬份,篩選評價育種材料7000余份,初步選育出55個新品系,示范推廣30余萬畝,畝增效益15%至20%。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賈曦說:“我們先后篩選出120多個適合在鹽堿地上大面積應用的作物品種,創造出新的高產紀錄?!?/p>

  良機讓農業生產更“智慧”

  正值春耕好時節,河南新鄉縣種糧大戶馬文昌坐在卡車里,手拿遙控器控制著一臺無人機在麥田里打農藥,他的助手則坐在副駕駛座位上打游戲,只需在換藥和換電池的時候下車忙碌一會兒。

  “一臺無人機每天可以打藥1000畝,我家流轉的4800畝小麥5天就打完了?,F在從種到收都實現機械化,種地比以前輕松多了?!瘪R文昌說。

  春耕備耕,農機先行。無人機、自動導航、AI軟件……各地推廣新裝備、新技術、新應用,讓更多新農具成為農業生產“新裝備”,為搶抓時效的春季農業生產提升了效能。

  走進位于山東濰坊的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記者在物流發運區看到,一臺臺拖拉機、收割機被裝上運輸車陸續發運,即將奔赴用戶手中。

  據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智慧拖拉機帶有自動導航,可根據地塊設定自動作業路線,農忙時可以24小時連續作業,匹配耕、種、管、收各個環節。操作人點一點手機里的APP便能操控農機,了解農機的耕作層有多深、耕作面積多大等情況,不用下地,實現“智慧”種地。

  自主研發技術,正在助力智慧農機升級迭代。在中聯重科安徽蕪湖峨橋智慧農場,記者看到最新展示的有序拋秧機。一人駕駛、一人放秧,隨著拋秧部的拋撒,秧苗可以自然豎直掉入農田,有序拋秧機行走一圈可以拋栽13行秧苗。

  據介紹,目前這款由中聯重科自主設計研發的現代農用機械已經在安徽、湖南、江西等多個稻作區使用?!跋噍^于以往的無序拋秧,有序拋秧機采用的全缽體有序拋栽技術,更能有效保障田間秧苗通風效果,更利于解決田間管理中如清除雜草等難題,保障糧食產量相對穩定?!敝新撝乜品N植機械平臺經理汪波說。

  汪波指著拋秧機的底盤告訴記者,這里代表著他們的農機裝備制造能力?!拔覀兘Y合農機市場特殊需求借助工程機械強大基礎技術實力,開展農機技術融合和自主研發,這款拋秧機的底盤原先依靠進口,如今已實現完全自主制造?!蓖舨ㄕf。

  此外,中聯重科設計了AI定制款拋秧機,它能系統加載作業數據實現實時監測判斷,保證種植基本苗,并對作業姿勢及時糾偏確保拋栽質量,自行規劃行走路線,提升作業效率。

  如今,新應用、新軟件正在成為智慧農機的重要內容。馬文昌的手機里有個“AI農”軟件,連接著當地高標準農田數智中心,該中心整合衛星遙感和地面監測站的數據,墑情、蟲情、苗青、災害預警等一目了然。

  “通過這個軟件,我在家里就能知道田里情況,還可以聯系農業專家咨詢農田管理問題,省心、省力?!瘪R文昌點開軟件,調取家里田地的攝像頭,田間情況看得清清楚楚。

  良法將良種與良機融合

  今年春耕,河南新鄉縣七里營鎮西曹村“心連心”配肥站特別繁忙,不少種糧大戶邀請工作人員到地里檢測土壤肥力,根據土壤情況配比肥料。

  “以前農民種地比較粗放,施肥相對簡單,不管地里缺什么,上一些復合肥就完事,現在我們一直在推廣測土配肥,精準施肥,避免過度施肥造成土壤酸化?!迸浞收矩撠熑硕伪Pl說。

  良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包括先進的種植技術、管理方法等。各地在農耕作業中,不斷推動良法和良種、良機相融合,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的水稻面積和總產在全省均居第一。桃源縣集成推廣品種優質化、栽培輕簡化、作業機械化技術示范,在雙季稻區開展雙季稻“早專晚優”全程機械化綠色生產技術、糧食生產雙季稻豐產增效技術。

  “現在早稻的秧苗都已經在棚里了,趁著天氣好,提前調整好設備,為后面無人機植保做好準備。一架無人機1個小時可以進行5個架次的作業,完成35畝稻田的噴施?!碧以纯h剪市鎮喜雨村無人機駕駛員楊斌說。

  楊斌所在的農機合作社的烘干廠內配備了符合國家標準的儲存倉,糧食從烘干廠到儲存倉,采用運輸帶進行轉運,相較于普通轉運機械轉運可減少0.8%的稻谷損耗。糧倉內采用電子恒溫環境,通過智能設備來監控溫度和濕度。

  有了良法,更要做好示范推廣。各地通過多種形式提升種植戶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水平,全力做好春耕備耕工作,上好春耕“第一課”。

  春耕生產臨近,黑龍江農機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農機標準化崗位專家武寶傳近來很忙,為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農業科技培訓“百日行動”錄制在線課程,又前往鶴崗、雙鴨山、哈爾濱等地為農技人員、農民等進行線下培訓。

  “玉米種植田間作業質量標準,壟距、行距要標準,播種要深淺一致,特別是玉米追肥要精準,要在苗側15至20厘米處施肥,施肥深度5至10厘米,正是農業生產中的諸多細節,決定了種植的質量和最終的產量?!痹谖鋵殏骺磥?,種地光靠經驗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借助規范的、可復制的標準體系,才能讓種地有章可循,長期高產穩產才有保障。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全省全面實施農業科技培訓“百日行動”,累計培訓農民和農技人員66.9萬人次,舉辦培訓班2401場次,高素質農民專題培訓479場次。 (執筆記者:劉金輝;參與記者:邵琨 周勉 水金辰 孫曉宇)

【糾錯】 【責任編輯:】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欧美,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婷婷婷婷四五月天婷婷婷